IMG_0415.JPG

JiaJing

步入唯美

“Gorgeous”源自法文,最初用于形容华丽的衣裳,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被美国青年人用以表达出乎寻常的美丽,而其意义演变至今逐渐包括了绮丽、华美、绚烂、性感、等多重涵义。自2013年6月,旧金山现代艺术博物馆因扩建工程暂时闭馆,在某种层次上也是在尝试着从单方面(博物馆)演变至多元化(国际性艺术机构)的蜕变。在预计历时三年的工程期间,现代艺术博物馆不甘默默无闻,反而更加积极地借出馆藏,并与其它艺术组织合作策划展览。如今现代艺术博物馆牵手亚洲艺术博物馆,推出汇集两馆精品并跨越古今艺术的特展。而以Gorgeous为题,想必是希望借用这个随着时代节奏不停变化的词语,给以往古板的博物馆陈列输进城市的动力。


步入第一展室,对观众迎面而来的是杰夫·昆斯的1988年雕塑,《迈克尔·杰克逊和泡泡》。由意大利陶瓷工匠精心制作,作品以杰克逊的宣传照为依据,展现流行乐大王侧身躺卧、怀抱宠物猩猩的休闲姿态。杰克逊与猩猩的金色服装光芒四射,反应着八十年代美国的过度消费。雕塑里杰克逊拥有比他在生活中更细白的皮肤,而整件作品的构图则使人想起圣母怀抱耶稣的雕像,仿佛隐喻着杰克逊作为流行文化的牺牲品的不幸人生。在杰克逊背后的墙上却是清代扬州派画家华岩(1682–1756)十二卷的《夏日山居图》(1738),大篇幅的金纸,清淡的墨迹,生动的人物与山水,体现着乾隆年间大清朝盛世不亚于今日的奢华。激起观众回应似乎才是展览布局的指导宗旨。在随后的四个相连的展厅中,来自不同时代与国域的雕塑、油画、宗教神像、文物、也同样交错陈列--马克·罗斯科的《14号,1960》大型油画,一尊十七世纪观音塑像,及一副大威德金刚塔城同居一庭,出乎意料却非常恰当,观音慈祥的面容与罗斯科用黑红两色对精神性追求的表达有如我们当代人复杂的多元性塔城中的部分。

展览整体拒绝简单的组织原则,不甘局限在东西方碰撞或艺术史年代划分这些旧主意。72件展品被归纳在十个专栏中,而每个专栏也有令人回味的副标题,例如“危险”、“姿势”、“映像与反思”,留给观众的感觉是走进了十个相互关联却独立的展中展。对此策划人Allison Harding与Forrest McGill在导语中写道,“被选中展出的作品将使您(观众)注意到自己的喜好和设想,也同时提供属于个人的思想回报、愉悦的视觉感受、及刺激的艺术体验。我们签上了自己的名字,提供给您我们的回应与想法,说出我们策展人如何体验艺术。我们这次带上了不同以往的帽子,作为以您为主的对话参与者之一。” 这场对话的成功与否,真正让人回味无穷的是每件艺术品本身无尽的美。 

JiaJing Liu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