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_0415.JPG

JiaJing

邻近性1:你那边几点?

Copyright JiaJing Liu 2013

Copyright JiaJing Liu 2013

24.05.2013  21.07.2013, 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

(A version of this article appeared in The Art Newspaper Chinese edition on August 9, 2013)

旧金山。加利福尼亚州湾区汇集了旧金山和硅谷这两个亚裔在美国的大基地,而旧金山又一直是美国青年当代艺术家寻觅发展的弹跳板,所以人们可能认为在坐落市中心的亚洲艺术博物馆展出当代艺术纯属自然。但事实上,亚博馆历来以文物学术闻名,而诸多的当代艺术家们则被“亚洲”这个定义拦挡,自觉地置身门外。新近出炉的“邻近性”是继2011年全盘品牌重塑后亚博馆推出的第二个当代艺术展览。 由加州艺术学院(California College of the Arts)高级兼职教授格伦·赫帆德(Glen Helfand)策划,展览以系列形式分三个阶段陆续展出,聚焦湾区艺术家群体并促进亚博馆与当代艺术的互动。

参展的艺术家们都活跃在湾区,但其中多数不是亚裔,而有几位甚至是因为参加展览才第一次步入亚博馆。对此策展人赫帆德表达,“这个展览的目的之一是为博物馆与本地当代艺术观众创造新的连接点。在这个过程的开端,我考虑到了亚博馆有意想扩大它的观众群,并与在这里居住和工作的艺术家社区建立一个对话的基础。从我个人的位置设想,我问了自己为什么没有与这个场所更多的接触?我想部分原因是我没有接受过亚洲艺术历史的教育,也是因为我对当代艺术更感兴趣。同样需要质疑的是以身份作为思考亚洲文化的切入点:对于这个主题,不是亚裔的艺术家和观众是否也有发言权?”

“邻近性”系列的第一个展览《你那里几点?》与蔡明亮2001年同名电影著作貌离神合。像电影主人公小康,参展艺术家们虽然魂系亚洲但身在湾区,仅限于用艺术演绎幻想中的他乡。赫帆德介绍说,“第一阶段故意以“距离”设题,去想象遥远的地方。我最初的灵感来自雷蒙·卢塞尔发表于1910年的超现实主义小说《非洲印象》,整本书非常陶醉地通过形式化的镜头注视着一个想象中的地方。”围绕着“景观”这个专题,艺术家们通过绘画、雕塑、录像、装置、及摄影多种艺术手段探索他们每个人自己的亚洲神话。

“我考虑的艺术家都和亚洲这个庞大的理念有些关联,而更吸引我的是那些不为人知的关系,”赫帆德对于他选择参展艺术家的思路解释说。例如塔克·尼科尔斯(Tucker Nichols),虽然他的作品之前没有在亚洲艺术范围内展出,但是他对中国艺术有着深远的了解。他在大学和研究生期间主要学习方向都是中国艺术史。而后他在纽约亚洲协会负责展览装置,时刻和来自亚洲的文物打交道。尼科尔斯专门为亚博馆创造了定点装置,在展室的一面墙上贴满了他多年来以各式花瓶为题材的绘画。这些画乍看像孩童的涂鸦,但是仔细观察后发现每幅画体现着艺术家通过线条、色彩、与正反空间对于艺术的探索,而它们的摆设也有如文物陈列。“在我的记忆中,我一直都画着花瓶、石头、和树枝。我觉得这些形状有利于思考各种各样的大话题,比如说人和自然的关系,物品多变的价值,以及我们怎样看想过去,”尼科尔斯说。

但是尼科尔斯对亚洲艺术的了解在参展艺术家中属于特别,他们之中更多地是通过美式思维对视亚洲。安德鲁·卫特科(Andrew Witrak)没有去过亚洲,他的视频作品《客服频道:巴厘岛》表达了他对东南亚热带群岛假期的向往,但他同时展出的雕塑《天堂里的烦恼2号》质疑这种无忧无虑生活的可行性。阿拉·埃布特克儿(Ala Ebtekar)的父母来自伊朗,而他从小生长在加州,对他来说伊朗是一个停留在记忆里的地方。“虽然我对伊朗的未来感兴趣,让我更好奇的是[遗失祖国的人]对于地方和时段的混合的留恋,” 埃布特克儿说。

系列接下来的两个展览将陆续在今年底至明年初展出,三个阶段都发生在同一间展室里,这样的安排让时间也成为了展览的一部分。在这间位于日本和韩国艺术陈列室之间的屋子里,亚洲仅是一个幻觉,一个触手可及但又无比陌生的地方。停留在展室的每个角落都有新的视角,而作品之间的关系也随着观众的脚步在变化。“展览的非叙述性,甚至是有意的散落性陈列温和地表达出了游离的孤独,纪录着那些永远徘徊在无形的渴望和微小仪式之间的生命,”旧金山中华文化中心艺术总监陈畅评论说。

策划人赫帆德透露《知己知彼》的主题围绕着家庭、集体、种族、以及亚洲在其地理区域之外的影响力。而《邻近性3:进/出口》将涉及商业、批量生产、与对国家和民族的销售。的确,亚洲是个无比复杂的概念,它包罗了庞大的地域、漫长的历史、与多元的文化,这不是一个展览,一个系列,甚至一个博物馆能容纳的。而对于远在他乡的艺术家们来说,他们能够表达的只是片面的理解,一种眺望远方的感觉。